欢迎光临南京市安庆商会,
特色经济
您现在的位置是:风土人情 > 特色经济
攻不破的“南国小长城”
来源:南京市安庆商会  发表时间:2015/5/18 14:06:09  点击:1111 次  

“老子攻不破,只有天来败!”皖西南的宿松县境内,有一座拥有近700年历史的古寨堡——白崖寨,这座始建于元末,被誉为“南国小长城”的建筑,有着传奇的历史——自从修建了寨堡,就从未被攻破过。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坐落于皖西南边陲的小山寨早在2001年就跻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坐拥万夫莫开之势

白崖寨坐落于大别山南麓的宿松县趾凤乡境内的白崖山上,因山得名。置身于白崖寨,令人叹为观止的首推逶迤起伏、气势不凡的寨城。整个寨城全部由大片石块所砌,顺山脉定向或沿山腰而筑,或扎屏峭壁,绵延起伏,时隐时现,宛若一条长龙静卧于山间。

据宿松县文物局副研究员张振华介绍,白崖寨周边全长4264米,高1-4米,有的险要地段会呈双层,环抱燕峦坡、大印坡、东峰、中峰、西峰等六座山峰,“我之所以这么清楚,是因为这都是早年我亲自带队上山测量的,三天三夜没下来。”张振华略带自豪地说道,原来1973年他就下放在趾凤乡,后担任生产队长,对当地的一草一木不仅了解,更是感情颇深。

白崖寨始建于元朝末年,据旧《宿松县志》记载:“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蒙人南下中原,战祸频仍,民不聊生。元末义士吴仕杰率众垒寨御寇,依东峰、西峰、北岭各以为营,间列市肆。唯西营峰悬一线,峭壁摩天,有垣处仅可插屋数椽。”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吴仕杰垒寨筑城的目的与当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如出一辙。

走在攀龙门下,遥望周边,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拾级而上站在寨门前,脚下的一块块阶石,整齐但又不规则地排列着,仿佛正诉说着当年历史。张振华告诉记者,这些石块都是自然取之,没有经过修饰,虽然经过数百年的风吹日晒,可依然完好。

明朝末年,王室崩溃,战乱烽起,“庠生徐行献山扩城,作民保障,活人无算。都宪史公嘉之。”清末光绪年间,刑部主事贺颀、吏部主事贺欣兄弟为保障乡里,又对此进行了捐资扩建。故寨城迄今600余年,历经风雨剥蚀,保存基本完好。

“白崖寨不大,仅有牛栏这么大,老子攻不破,只有天来败!”对于白崖寨坐拥险要的地形,张振华不由自主地吟唱起了这首当年太平军战败后流传下来的民谣。据说,自从这里修建了寨堡,就从未有过被攻破的历史。而这座小小的山寨,到底又流传了哪些故事呢?

小小山寨历史悠久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孕育了这里特殊的寨堡文化。自元末至今,宿松先后建有48寨,先后相继被毁,唯独白崖寨巍然独存。

记者查阅了相关史料,1363年,朱元璋同陈友谅争夺长江中游地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战斗,朱元璋派其手下最得力数名干将在此经营。位于江西鄱阳湖上游地带,这里也是练兵最佳场所。“还好,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笑到了最后,我们宿松的白崖寨为朱明天下也算立下一功啊!”

在白崖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战,要数1637年明末政府军与起义军在此一战,而据此寨的正是明末著名将领史可法。明政府当时正处于关外有清朝贵族政权的骚扰,内有农民起义军的暴动,形势可谓岌岌可危。史可法被张献忠手下大将闯达天所率的农民军围困了四天三夜。而不甘被擒的史可法并不愿投降,于是在石壁上写了一副联语:“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正准备以身殉职,或许天意有为,史可法命不该绝,此时明军援军及时赶到,史可法就此转败为胜。为了慰劳誓死不降的广大官兵,史可法登西峰题书:“最上一乘”四字于石壁上,后人称为纪功石。

据张振华介绍,后来的1853年,太平天国的西路大军在此与清军开展激烈的争夺战,清军踞高死守,太平军久攻不下,只有望寨兴叹败退而去。时间走到了1932年的9月,红军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师长徐海东率部踞寨与国民党陈调元部四十六师在此激战,歼敌一个团,击毙俘敌一千二百余人,战后红二十七军在白崖寨召开庆功大会,并成立蕲、宿、太工作委员会,为白崖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四座无名红军烈士墓依然屹立于百花石旁。

古寨人与“李合肥”袍泽之情

说到白崖寨,就不得不说吴氏和贺氏两大家族。相传元末凤趾乡吴仕杰为保境安民建立此寨不久,从江西迁来一户贺氏人家居住此地,据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后代。其中贺氏家族中有一年轻有为的男子贺博,因勤劳能干被白崖寨主吴仕杰收为女婿,几年后贺博添得两子,起名为贺普兴、贺普隆。

贺普兴、贺普隆双双考上进士后,一个成为福建左布政使,另一位做了刑部主事。经过数代的相处和联姻,吴、贺两姓渐成为白崖寨当地两大家族。“现在我们这方圆几里住的都是吴姓、贺姓后代。”住在白崖寨附近的村民吴志刚告诉我们。

“吴姓到了清末还出现了一位与合肥人李鸿章有着深厚袍泽之情的吴云极。”这个吴云极原本为曾国藩湘军阵内,后改投李鸿章所率的淮军。由于果敢英勇、才智双全,深得李鸿章好感,不久便被李提拔为提督中军统领。或许是天妒英才,由于年轻时奋勇杀敌使身体多处负伤,到40多岁时,吴云极不幸因老伤而英年早逝。失去了这位知己般的战友,李鸿章悲痛欲绝,当即写下挽联,并派快马送去吴云极老家凤趾乡。

申报国保单位“一波三折”

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理位置,被誉为“南国小长城”的白崖寨在2001年当仁不让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其所在的宿松县也成为安庆地区继潜山县后第二个拥有“国保”单位的县。

“虽然第五批当时在安徽算是比较早的了,但是本来还可以更早呢!”张振华忍不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早在1994年申报“国保”时,宿松县相关部门经过专家论证,精心准备了详实的材料。由于白崖寨拥有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较完好的军事古寨堡的优势,经过几十次的专家评审,白崖寨始终位列其中。

然而,正当宿松人准备庆祝时,最终在第四批国保单位的名单中并没有白崖寨的名字。原来,国务院在最后确定时,将原先的300处压缩为250处,白崖寨因此遗憾地进入了“待定席”,保留了“准国保”的身份。

“可能是好事多磨吧。”张振华说,在2001年,白崖寨在不需评审的情况下,以“准国保”的身份同其他经过生死拼杀后的幸运儿成为第五批国保单位,“这是经过宿松人四年的艰苦努力,八年的殷殷期盼的结果。”

“白崖寨,作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遗产,不能光停留在保护上,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利用。”张振华认为,白崖寨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具有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一旦将这里打造成为白崖寨旅游风景区,可以利用宿松三省交界八县相邻的地理位置,融入邻县市的天柱山、九华山、庐山的旅游圈,不仅保护了文物,同时也提高了文化遗产的品位。”

时过境迁,如今的白崖寨作为军事古寨堡的功能虽然已消逝,却给我们留下了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从元末义士吴仕杰为保境安民,抗击入侵者“率众垒寨御寇”到清末进士贺欣“商量防寇策,慷慨筑山城”的壮举,无不折射出一种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她是一座攻不破的城,更是一座永不放弃的城!

上一篇南京市安庆商会2015年新春联谊会
下一篇安徽省会变迁记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